根据公开报道,2018年养老金调整通知3月5日发布,2019年养老金调整通知3月13日发布,2020年养老金调整通知4月10日发布,2021年养老金调整通知4月1日发布。
而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和财政部于5月16日发布。
按照上述养老金调整通知的发布时间来看,我国近五年来,养老金调整通知发布时间在逐步推迟,这也让很多等待养老金调整的退休人员焦灼万分。
(相关资料图)
虽然说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一般是从当年度的1月1日起执行,不管是3月份调整还是5月份调整,上涨的金额都不会因为公布的时间增加和减少,相对来说养老金调整公布时间越晚,养老金调整补发的金额越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3月份调整养老金,对应补发的养老金为1至3月份的差额,假设某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300元,对应4月份补发的差额部分为1200元。
而如果6月份调整养老金,对应补发的养老金为1至6月份的差额,假设某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300元,对应7月份补发的差额部分为2100元。
因此,养老金调整通知的公布或早或晚,并不影响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金额的高低,养老金调整也都是从1月份开始执行。
首先,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显示,关于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截至2021年末,我国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13157万人,其中包括企业退休人员、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二是截至2021年末,我国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为16213万人,其中包括城镇居民和城乡居民。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2023年养老金继续上调,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的人员预计将达到1.3亿人。
其次,根据统计公报内容显示,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56481亿元,对应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约为3577元。
以2022年养老金调整比例4%作为参考,2022年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约为3720元。
假设2023年养老金调整比例为4%,对应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人均增加金额约为148.8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增加支出约为2349亿元,对应每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增加支出约为195.5亿元。
再次,关于两部门有新动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社部发布了《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统计数据》,其中分为2023年1月和2023年1月至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统计数据。
二是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其中包含了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
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统计数据》内容显示,关于2023年1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5363.8亿元。
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5019.4亿元。
其中2023年1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超支出的金额约为344.4亿元。
而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统计数据》内容显示,关于2023年1月至2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11547.0亿元。
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10218.7亿元。
按照上述公开的数据来看,2023年1月至2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超支出的金额约为1328.3亿元。
结合上述,如果2023年养老金调整比例为4%,每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增加支出约为195.5亿元,总体来看不会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稳运行。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736.98亿元。
而《关于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155.76亿元,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155.41亿元,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为10311.17亿元。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2023年较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涨幅约为4.13%。
综合上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运行情况,以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来看,2023年养老金调整整体比例或将维持在4%。
最后,根据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的公开报道,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在节目访谈中,谈及了2023年养老金是否调整的话题,其明确:养老金水平关系到广大老年群体的利益,多年来,上海始终认真贯彻人社部统一部署,研究落实养老金增加方案,每年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情况没有改变,也会进行相应调整。
并提醒广大退休人员,请老年朋友放心!这也就意味着2023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将继续上调。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约为2987元,因此如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低于2987元,就属于中低收入人群了。
结合2022年养老金调整比例4%,2022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约为3107元。
因此很多退休人员希望养老金调整时,能够多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进而缩小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往年养老金调整的情况来看,养老金调整一般采取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
其中定额体现公平,挂钩体现激励,倾斜体现政策照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倾斜调整一般仅仅针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
因此不同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的金额是不同的,并不是按照养老金调整整体比例直接乘以基本养老金。
从养老金调整的实际出发,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员,上涨幅度较高,基本养老金水平较高的退休人员,上涨幅度较低。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老金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养老金调整的公平原则。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西藏2022年养老金调整细则作为参考。
假设某退休人员61周岁,基本养老金3000元,缴费年限30年,可以享受的上涨金额为:92+2.21%×3000+1.5×30=203.3元,涨幅约为6.78%。
而如果某退休人员61周岁,基本养老金7000元,缴费年限40年,可以享受的上涨金额为:92+2.21%×7000+1.5×40=306.7元,涨幅约为4.38%。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时涨幅相对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养老金调整时规定,如果是企业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可以上调至当地平均水平。
比如说福建省2022年养老金调整时规定,对2021年12月31日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军转干部,2021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低于2818元的,补齐至2818元后,再参加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
总而言之,两部门发布的上述消息,结合上海、山东、重庆、广东等地区释放的养老金调整信号,2023年养老金调整或将启动,广大退休人员耐心等待即可。
视频加载中 根据公开报道,2018年养老金调整通知3月5日发布,2019年养老金调整通知3月13日发布,2020年养
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截至4月底,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37家医疗设备企业披露了2022年年报。新京报记者根据同
知乎-W(02390)发布公告,2023年5月2日,该公司斥资29 45万美元回购
5月3日上午,港股跌幅扩大,恒生指数跌近2%,恒生科技指数跌幅一度逼近3%。石油股跌幅居前,中国石油化工股
1、有正山也就有外山,正山外山之争起源于桐木关内小种红茶和其他地区的低海拔小种红茶。最终,桐木关自然
今天来聊聊关于一任群芳妒的上一句,一任群芳妒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一任群芳妒的上一句,一任
北京时间5月3日凌晨美股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1 08%,纳指跌1 08%,标普500指数跌1 16%,地区
作为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之一,家电是我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数据显示,3月11日至31日,消费...
1、【川A】成都市【川B】绵阳市【川C】自贡市【川D】攀枝花市【川E】泸州市【川F】德阳市【川H】广元市【川
今天来聊聊关于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本年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的关系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
在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100米蛙泳决赛中,上海名将覃海洋状态神勇,以57秒93的成绩夺得冠军,同时大幅提升58
1、下句是“半入江风半入云”。2、该对联是九江琵琶亭上的楹联,是由清朝的董云岩集前人的诗句写成。原...
坚守是建设者的常态,奋斗是劳动者不变的底色。“五一”小长假期间,多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不停工,施工...
1、本命年穿红可以转运。2、按照阳历来说,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而按照农历,也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新的一年
1、在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较少,成为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相同点是身材矮小
1、曲阜市盛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2016年05月06日成立。2、法定代表人朱宁垒,公司经营范围包括:III类:6854手
北京交警提示,5月2日至5月3日,高速公路仍然免收小客车通行费用,机动车尾号不限行。各条高速公路通行车辆
来源:e公司5月1日晚间,国内连锁咖啡龙头$瑞幸咖啡(LKNCY US)$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实现净营
特斯拉新一轮全球大涨价,正式开启!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目前特斯拉Model3、Y车型全线涨价2000元。在涨价后
1、苏州大学统计学院怎么样苏州大学是国内211重点高校之一,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可列入50强。苏大比较拔尖的
2023年4月13日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昆明市石林县公安局将普法强基工作深度融入公安网上追逃工
这就是本次事件的导火索,梅西又一次被法国媒体抓住了把柄,他与球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好了。这已经不是第
知乎-W(02390)发布公告,于2023年4月28日,该公司斥资23 96万美元
云南母鸡山服务区冲厕出现红水吓跑小孩:工作人员释疑长见识
据悉,今年“五一”假期,六成以上客流是前往各景点城市的游客,“高铁游”已成为“五一”旅游新风尚,...
X 关闭
X 关闭